·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论坛预告|8 位华人教授解读德国大学的学术之路,国际化及人才培养

活动信息简介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改革,造就了德国大学的百年辉煌,使其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学者和许多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开创者,20 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曾囊括全世界近 40% 的诺贝尔科学奖。今日德国的大学正经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国际化成为重要话题,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的成员是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们邀请了八位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来德并在大学任教的华人教授介绍德国大学的学术之路,国际化及人才指导,以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心路历程,希望对有志于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并在德国大学发展的学生和年青学者有所裨益,也为关心(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教育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活动流程预告

报名通道

报名截止

德国时间 2021 年 3 月 24 日 00:00

 

参会方式

Zoom 会议(报名截止后通过邮件发送专属参会链接)

 

活动费用

免费(需报名)

活动主办方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活动承办方

对话德国协会 (DialogDE e.V.)

 

与会嘉宾

(按嘉宾出场顺序排序

 

 

 

曾安平 教授

 

汉堡工业大学


曾安平,1986 年赴德,1990 年获布朗瑞克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0 和 2004 年分别获校教授资格及教授任命,2006 起任汉堡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工业生物技术,系统和合成生物学。历任德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现赫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研究协会重点专项、联邦教育及科研部、欧盟研究群体等大型科研项目负责人,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专业委员会 “生物过程工程” 及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专家组成员,“新一代生物制造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Wiley 杂志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主编。德国国家工程院 (acatech) 院士,德国华人教授学会主席。

 

 

 

张传增 教授

 

锡根大学


张传增,1980 年入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1986 年获得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3 年获得该校教授资格,1995 年获聘齐陶/格里茨应用技术大学 C3 教授,2004 年获聘锡根大学 C4 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和计算力学,曾任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副主席。欧洲科学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两所欧洲大学的名誉博士 (Dr. h.c.), 四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和一所大学的顾问教授。现任一系列丛书的共同主编,两家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十余家学术期刊的编委。


 

 

 

蒋晓毅 教授

 

明斯特大学


蒋晓毅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4 年赴瑞士留学, 1989 年在伯尔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 年获教授资格 (Habilitation)。2002 年曾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终身副教授,2002 年受聘为德国明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教授,现任该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IAPR) 会士。


 

 

 

丁永健 教授

 

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


丁永健,同济大学教育部留德预备部第一期留德本科生,1980 年入学德国慕尼黑工大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毕业后,入职 Garching 的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并于 1998 年获得慕尼黑工大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 Garching 的安全技术研究所,Erlangen 的西门子核电部(后珐玛通核电有限公司),Hannover 的意昂核电有限公司,历任安全仪控工程师、高级经理。2002 年回到高校任教,获得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自动化教席, 历任电气工程所所长、工程与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和国际合作的副校长。


 

 

 

赵英帅 教授

 

科隆大学


赵英帅,2015 年 7 月获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5 年 9 月起任科隆大学助理教授 (Tenure-Track)。研究方向是供应链管理中的行为偏好及其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傅晓明 教授

 

哥廷根大学


傅晓明,2000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00 年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哥廷根大学工作、任教,2007 年初担任哥廷根大学终身教授,成为该校建校 270 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教授。曾任 IEEE 计算机通信技术委员会秘书 长、副主席,IEEE 互联网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INFOCOM、ICNP、ACM SIGCOMM、MobiCom 等国际会议委员会成员/主席,目前兼任 IEEE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主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T 会士。


 

 

 

朱晓香 教授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宇航局


朱晓香,2006 年赴德,2011 年获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2013 年获教授资格,任慕尼黑工大终身教授,德国宇航局对地观测数据科学部门负责人,慕尼黑工大数据科学研究所联合所长,德国国际人工智能未来实验室 (AI4EO) 主任,赫姆霍兹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与交通” 领域负责人,以及慕尼黑数据科学研究生院负责人之一。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遥感与对地观测,机器学习,信号处理。IEEE 会士。德国科学院青年院士。多个机构的科学顾问会委员。


 

 

 

孟立秋 教授

 

慕尼黑工业大学


孟立秋,1988 年赴德,1993 年获汉诺威大学测绘工程博士学位,1998 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资格,同年获聘慕尼黑工业大学地图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空间信息集成,可视分析学,移动地图和多制式导航算法。2011 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慕尼黑工大常务副校长,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参议会成员,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参议会副主席,洪堡基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现任国际地图学协会副主席,施普林格丛书“地理信息与地图学”主编,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 会主席。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简介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于 2006 年在柏林创立,会员人数从最初的 12 人发展到目前 70 多人。学会汇聚了活跃在德国学术界(包括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私立高校、研究机构)并有正式大学聘任的华人教授。

 

学会的宗旨是凝聚德国华人教授的集体智慧,维护成员在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学术自由,平等的相关权益,作为独立智囊团体,发挥跨文化桥梁作用,促进德中两国之间在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会鼓励和扶持年轻华人学者在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发展。     

 

学会发起中德教授论坛年度会议,作为独一无二跨学科交流的论坛,服务于活跃在科技和高等教育以及跨文化交流项目的中德教授们及相关机构,轮流在中国和德国举行。

 

欢迎关注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http://www.gdpch.de/

 

 

对话德国往期精彩文章

第1期 | 资深研发专家谈研发管理、工业 4.0 与人才培养 - 访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张式程博士

第2期 |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 访德国博世部门总监杜飞先生

第4期 | 保持好奇,敢于挑战 - 访采埃孚中国电驱动事业部总监朱朝宏博士

第6期 | 回国创业,我从未后悔 - 访北汽新能源总工胡伟博士

第9期 | 戴姆勒工作 32 年的德国人事高管谈中德管理文化差异

第16期 | 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 访博世高级经理廖翀先生

第19期 | 终身教授到国际顶尖大学副校长 - 华裔女性演绎的“另类”人生

第24期 | 谈谈世界上最好的汽车 - 访奔驰“S 级之父” Dr. Storp

第26期 | 从德企女掌门到跨国巨头独立董事 - 访采埃孚集团独立董事徐维东

第31期 | 高效夹具 – 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 - 对话金属加工技术专家袁华博士

第33期 | 如何在德国创立一家科技公司 - 对话 ACunity 创始人洪臣

第34期 | 谈德国华人的职场发展 - 访德国大陆集团华人高管张宏博士

第36期 | 律政佳人 | 她在德国做世界顶尖律所总监 - 访马倩博士

第38期 | 大数据时代的德国互联网 - 访欧洲科学院院士傅晓明教授

第43期 | 应运而生 - 谈谈我的创业故事 | 访知迪汽车总经理周强先生

第44期 | SAP 资深商业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 访李烨博士

第45期 | “洪门旧事”与德国华人职场发展 | 访赢创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洪中博士

第48期 | 寻找华人千里马的德国伯乐 | 访德国猎头公司创始人 Tobias Busch 博士(上)

第50期 | 拥抱生活,引领变革,与德国 “百年老店”共突破  | 访博世中国人力资源执行副总裁李晓虹女士

第52期 | 探寻德语奥妙30年的汉莎航空并购总监 | 访李常胜先生

第55期 | 一个 80 后德国创客对创业的观察和思考 | 访人工智能公司 i2x 掌门人 Michael Brehm

第57期 | MBA 教育:德国院长说,我们不一样!| 访欧洲管理技术学院院长 Jörg Rocholl 教授

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德精英的行业见解与人生经验。旨在促进中德深度合作,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共同成长。这里有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授、创业领袖。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对话德国

欢迎您到我们网站与微博获取更多信息

www.dialogde.cn

微博:对话德国

知乎:对话德国

 

欢迎大家对公众号提出建议,如果有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欢迎回复公众号,我们将逐步在前方的采访中寻找答案。

 

Write a comment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