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张元子 | 校审:相欣 | 编排:李思瑶 陈雨欣 | 视频导演:相欣 Tina | 记者:张元子 | 场务:王漪潇 | 协调:杨诗雨 | 摄像:张震 | 后期:原璐欣 相欣
本文字数:3700 字
阅读时间:9 分钟
相信大家对中资海外并购的话题并不陌生,从街头巷尾都热议的美的收购 KUKA 案、长江基建和长江实业地产合资从英国投资基金以 58 亿欧元收购德国智能电表 ista 公司 100% 的股权(迄今为止德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交易,数据截止 2019 年 12 月),到之前落幕的中国华住酒店集团以 7 亿欧元从埃及旅游业巨头手中收购了德国最大的酒店集团 Deutsche Hospitality,我们总是能听到有关收购案的大新闻。中资海外并购也成了海内外媒体越来越聚焦的热议话题。
路透香港 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报道称,2019 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是十年来最疲弱的一年。路孚特 (Refinitiv) 的数据显示,中国收购方 2019 年宣布了 410 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交易金额比 2018 年减少了一半,不到 2016 年峰值的五分之一,仅略高于金融危机过后交易活动锐减的 2009 年。
从最初的“小试牛刀”到后来“势不可挡”,再到后来渐渐慢下脚步,中国海外并购经历了什么、现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又会何去何从?2019 年 4 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提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成功率约为 40%。那么中资海外并购存在什么共性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出资海外之前应做好什么准备来规避这些症结?中资出海的战略和定位如何,广撒网还是赚快钱?
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家答疑解惑,第二届对话德国年会邀请到了四位并购领域的专家并对他们就“中资海外并购”这一话题进行了专访。
同时,我们也在文末汇总了近几年对话德国高管访谈中与并购话题相关的内容,供大家进一步阅读。
我们一起来看看嘉宾们怎么说。
对话德国
李常胜先生
德国汉莎航空总部
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常胜先生,德国汉莎航空总部战略与并购总监。他于 1999 年初赴德留学,于2005 年获得德国科隆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Diplom),同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 (DAAD) 外国留学生杰出成绩奖。在加入汉莎集团之前,他曾在德国普华永道咨询部担任经理,主要负责企业资产的评估项目。他具备十年以上国际商务谈判经验,同时也是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持证人,并持有歌德大语言 C2 证书。他编写的《德语核心词汇与 1000 短语精解》(2019,同济大学出版社)一上市就跃居当当新书榜榜首,并数月稳居畅销榜前列。新书《德英同源词》(暂定名)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中国海外并购现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在最早的试水阶段,中国收购的企业普遍质量都不是太高,并且由于后续整合工作没有跟上,导致企业运营出现问题。
第二阶段就是我们近年来观察到的井喷现象。大规模的收购引起了国外各界的紧张情绪,不少新的法规相继出台,导致并购越来越难。但这也促使了中资海外并购进入下一个理性的阶段。
我的预测是并购还会继续,但也许“天价并购”会越来越少,而是更多地以“隐形冠军”之类的并购形式出现。
对话德国
徐维东女士
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
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女士,自 1989 年长期在德国学习和工作,1998 年获多特蒙德大学化工专业硕士学位 (Diplom),同年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加入大陆集团 (Continental AG);2001 年加入 GEA Luftkühler GmbH,并于 2007 年升任总经理;2012 年出任 Bilfinger Gerber GmbH 总经理;2013 年加入采埃孚集团 (ZF Friedrichshafen AG) 担任独立董事;2018 年创立 BCCI 咨询公司。徐维东女士先后参与了多起中德之间的投资并购交易,并帮助多家企业成功完成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最根本的症结在于中国企业往往并购的时候目标不清楚、战略不清晰。
有并购意向的企业要在没走出国门之前就做好功课,定好目标。在企业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任何一个优秀的咨询师都没办法帮助它。
另外,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战略,比如我最近的项目,我们从签属购买合同就开始计划最重要的 100 天。
做到这些,我相信中资企业一定能越走越远。
对话德国
马倩博士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总监
德国中国部负责人
马倩博士,吉林大学法学学士,德国萨尔大学法学硕士和博士。自 2003 年起,任职于法兰克福多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现任高伟绅律师事务所 (Clifford Chance) 总监及德国中国业务部负责人。她为国际客户在跨境并购、房地产投资、资本市场、知识产权法、商事仲裁领域和外商在中国投资项目提供专业咨询。马倩博士多次发表了关于中德法律的文章和专著,并经常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同时,她还兼任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和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的客座讲师。
总体来说,成功的案例仍然占比非常小。主要的问题有两点:第一准备还不够,并没有真正做到 “知己知彼”,既不清楚自己的战略、竞标对手的状况,也没有足够了解收购标的要求;第二是经验不足,这一点很正常,中资 ”出海“时间还比较短,还需要时间去积累和学习。
针对这两点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做足准备,知己知彼;第二,要有远景和战略,这也是中国人从小熟悉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也适用于公司、产业。中资公司在走出国门之前要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要达到什么高度;最后一点,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
并购其实可以类比为婚姻,“登记结婚”只是第一步,“婚后磨合”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是否了解对方的特点、是否愿意主动学习、适应。做好这些,我相信也希望中资海外并购的路会越走越好。
对话德国
魏玉良先生
德国威远有限公司
创始人
魏玉良先生,曾就读于同济大学、机械工业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柏林工业大学,现任德国威远有限公司 (WeiFar GmbH) 创始人,Altrius GmbH 公司董事总经理。魏玉良先生在国际企业发展、跨国并购和合资企业方面有 20 多年的经验,并领导了多项大型跨境交易或合资合作,曾担任复星集团在德国的首席代表,并作为项目联席总经理全程参与了复星收购德国私人银行 H&A 工作;在加入复星集团之前,魏玉良先生是上海电气集团产业发展部副部长,负责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国际合作及并购业务,并作为项目总经理参与了上海电气与通用电气、阿尔斯通、西门子、阿海珐、施耐德、三菱电气、东芝电气、北车集团、国家电网等股权转让或合作项目。也曾就职于德国西门子电力集团和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这主要和企业的性质有关,是民企还是国企。
比如说想做多元化的民企,投资的布局就比较广,想赚快钱的民企可能会尽早做财务投资然后再卖掉。
而国企想在行业里做专,可能就会更专注战略投资;想做大,可能就会在不同行业投资。
收购背后的逻辑是每个企业的战略定位。
本文视频、图片、文字均已经过各位嘉宾审阅并同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相关访谈链接
-
2015 年采埃孚并购美资天合公司,您是如何应对两家在管理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的?您所负责的事业部也有部门合并进来吗,您在管理上做了哪些调整?
点击阅读原文:朱朝宏博士讲述如何突破中国人在德企的职业天花板
-
您进行海外并购的中资企业有什么建议?
-
有些企业并购后重组管理层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从中国空降决策者到德国企业进行管理,您认同这种方式吗?
点击阅读原文:打造中德科技合作平台 - 访优秀华裔企业家周松波博士
-
您目前参与过的收购并购项目有哪些?
-
寻找标的是进行海外并购十分重要的一环,您在这一点上有怎样的经验和建议?
-
当找到合适标的,并完成收购之后,收购公司是否应该保留被收购公司的人事结构和业务运转不受影响,就像您刚才提到的集优收购 Nedschroef 的例子?
-
您能结合西安炬光收购 Limo 的案例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在并购整合时快速开始变革管理的么?
-
那您当时具体都做了哪些变革?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
西安炬光和 Limo 属于激光技术领域,与您的化工专业背景距离很远,但是您依然能够将整合工作做得这么出色,得益于哪些因素呢?
-
您亲自参与了这么多的收购并购案例,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资产的话题这几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讨论。据您的了解,中国在德国的收购所引发的反响是怎样的?
-
您觉得哪些领域将会是中德投资并购的热点?
点击阅读原文:深度解读在德投资并购整合 - 访采埃孚独立董事徐维东
-
您的业务领域包括跨境并购,您自己也参与了多个大型中资企业在德国并购的项目,您觉得中国企业来德国进行并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
可以进一步谈一谈德国的工会、监事会所扮演的角色吗?
-
除了尽早寻求法律方面的咨询,对于来德国投资并购的中国企业,您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
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有哪些,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
近几年来,在德国和欧洲关于中国投资的质疑声音很多,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也更加严格。德国政府在什么情况下有权利对中国投资者进行审查,审查不通过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
新修订的《德国对外贸易条例》出台之后,您了解到有哪些中国企业的并购受到了限制?
-
这一趋势对中资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律政佳人谈在德投资 - 访高伟绅律所总监马倩博士
-
有种说法,“并购的死法有一百种”。您能总结一下在整个跨境并购的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呢?该如何规避?
-
并购后整合确实非常重要,您对此有什么建议或心得体会?
-
2017 年以来,中资在德国的并购步伐有所放缓。德国也在更加严格地审查来自中国的收购并购案,您对此是怎么看的?对于计划在德并购的中资企业有什么建议?
点击阅读原文:探寻德语奥妙30年的汉莎航空并购总监 | 访李常胜先生
-
多年来,欧洲和德国一直是中国投资者的热门选择。您如何看待在德国快速增长的中国投资?您更倾向于认为这会对德国经济造成威胁还是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德国经济的机遇?
-
中国该如何消除德国公司的顾虑,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顾虑?
-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德国的立法角度来看,您会给中国投资者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或者说中国投资者应该注意什么呢?
-
中国投资者可能会在哪些点上遭遇失败?有哪些失败的例子?
-
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的三次浪潮
-
中资在德成功投资案例
-
中资在德投资面临的问题
-
中资在欧盟(德国)投资机遇
-
中资在欧盟(德国)投资挑战
点击阅读原文:去德国淘金 | 中资入德第一课
本期文章作者:张元子
CFA 持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企业经济学硕士。现从事保险公司资管业务。
写在文末
由于近期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改变,如果你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可以阅读后点一个“在看”,或者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了。也欢迎你多多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期待与你共同成长。
对话德国,对话未来的你!
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德精英的行业见解与人生经验。旨在促进中德深度合作,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共同成长。这里有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授、创业领袖。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网站:www.dialogde.cn
微博:@对话德国
知乎:对话德国
点击“在看”,精彩对话不错过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