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立秋 教授

孟立秋 教授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地图学终身教授 

孟立秋教授,江苏常熟人。1988年取得国家公派留学生资格赴德国留学,1993年获汉诺威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到1998年在瑞典从事科研教学工作;1998年获皇家工学院教授资格,同年获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地图学终身教授,兼任TUM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图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获迈耶尔—莱布尼兹奖章;2011年获德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专门表彰在自然科学或医学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的年轻院士的卡卢斯奖章;2011年和2013年先后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2006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担任TUM土木学院常务副院长和TUM常务副校长,负责协调交叉学科研究和国际学术合作,为跻身德国高校管理层的首位华人。


最新访谈





经典语录



——当我没有可比性时,我是自由的,可以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做事。

 

——当学院中出现了我这个“另类”,男教授们才开始思考:未来发展还有这样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不能装懂,我知道的东西我也不会装不懂。

 

——将来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更多的还是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兴趣。

 

——我的路数是先做再说,通过执行力获得公信力。只有掌握话语权后才能更好传递自己的想法。

 

——作为绝对少数时,少说“我”,多说“我们”,让占多数的群体“错觉”你是他们中的一员。

 

——作为外国人,文化冲突是无时不在的。我们不可能指望别人来迎合我们,我们需要首先迎合他们。要充分表现出宽容性,但又不能期望别人来宽容我们。要多开放自己,与他们的相处也不能仅是表面的接触,而是要融入(Integration),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

 

——我不想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要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我觉得不值得去接新招,并不是指经济效益或个人利益的不值,而是权衡在什么地方更能发挥我的特长。

 

——既然我有幸得到了比他人更多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将所见所闻更好地回馈给社会。

 

—— 时代发展太快了,我必须随时加养料,加紧学习,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最好能够超越一点。危机感就是同样的一个道理。我的危机感不是像年轻人需要爬格子,要得到永久位置或者得到教授的位置,而是我觉得如果我不多思考、多学习的话,我也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我的危机感就是担心自己会失去判断力,更担心失去了判断力还不自知。我觉得学术权威都应当保持这样的危机感,因为一旦成为权威,被挑战的机会就会减少,进取心也就很容易随之减弱。

 

——慕尼黑工大的使命不是培养就业人才,而是培养创业人才。创业人才可以预见和创造市场,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创业,实则是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一流大学的标志是其优质的校园文化,学生受其熏陶并乐意反哺。

 

——美国推崇英雄主义,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德国推崇集体主义,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

 

——衡量论文发表数量就像是测血压,限定在两个阈值之间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将一部分终身教职转变为Tenure Track,使外流人才回流,同时引进更多国际人才。

 

——“欢迎文化”帮助到访者建立“主人”意识,“欢送文化”让每个毕业校友成为学校的“使者”。

 

——国际化是对未来的投资,其实质重于形式。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体制差别,会给双边科研项目的对接带来一定阻碍。

 

——如果在德学习却仅与中国学生合作,即便做出好项目也失去了来德学习的意义。

 

——无人驾驶的大范围实现,基于技术,成于伦理。

 

——除去技术本身,要想真正大范围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考虑政策与伦理两大方面。

 

——标准化虽无影响因子,但不顾标准、仅求尖端的行业发展就如无本之木,最终难免会为尖端所伤。

 

——大型企业与高校协同主导建立标准化体系;中小企业搭乘“顺风车”,保持“隐形冠军”地位。

 

——标准作为行业典范无国界之分,中国可以采取加盟的形式借用标准,实现双赢。

 

——我认为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不仅要懂得给自己肩膀上慢慢加码,有时候也要慢慢减码。

 

——科研用左半脑,管理用右半脑,左右开弓,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了。

 

——真正热爱研究的科学家靠的是激情,相比激情,任何物质奖励都显得苍白无力。

 

——基金是德意志文化的一部分。

 

——让国内企业了解德国的过去与今天,也让德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世界上的墙太多,桥太少。对话德国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沟通中德两方。

Write a comment

Comments: 1
  • #1

    段彦超 (Friday, 29 September 2023)

    最有感触一句:
    世界上的墙太多,桥太少。对话德国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沟通中德两方。
    当今的世界,工作领域及其他最难能可贵的是跨越鸿沟!

    感谢孟老师的激励!

    段彦超
    2023.09.29 慕尼黑